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夜间经济成为领头羊

2023-07-14 11:13:21  来源:证券之星  阅读量:18399   
  导读:“夜间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。许多消费场所夜间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超过白天,夜间消费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”7月12日,在重庆解放碑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夜间经济...

“夜间经济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。许多消费场所夜间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超过白天,夜间消费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”7月12日,在重庆解放碑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夜间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上,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,包括夜间经济在内,聚焦8大重点领域的商品和服务,将激活消费潜能。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这些重点领域之间相互融合,其中就包括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休闲娱乐等领域。

消费发展长期向好

今年上半年,我国消费呈现快速恢复的态势。

张威说,从长时间来看,我国消费韧性强、潜力足的特点没有变,消费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没有变,尤其是服务消费还有很大潜力。

但是,满足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商品供给不足,拖累了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,尤其是与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健康、旅游、文化、养老等服务供给不足,不利于我国消费新增长点的培育。因此她认为,聚焦8大潜力领域才能激活消费潜能。

排在第一位的是夜间经济。

在“夜经济”图景中,晚8点到10点成为夜晚消费的高峰期,期间的消费额占晚8点到次日早晨6点消费总额的一半左右,许多消费场所夜间的销售都超过白天。

7月12日,重庆夜生活节开幕 记者 文静/摄

艾媒咨询将中国夜间经济的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:

第一阶段以延长营业时间为主要特点,餐饮、购物等传统以白天活动为主的服务向夜晚延长时间;第二阶段的夜间经济业态丰富起来,酒吧、KTV、迪厅/舞厅、夜总会等活动以夜晚为主、白天为辅的现代服务业走向本土化、规模化;第三阶段,北京、天津、成都、重庆、上海、济南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,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;第四阶段在疫情影响下,夜间消费模式逐步向线上转移。特别在直播模式发展下,夜间线上消费成为新主流;第五阶段,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,“夜间经济+”成为夜经济新蓝海。地摊经济、首发经济、直播经济多元耦合,产生城市夜间经济品牌效应。

“夜间消费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。”张威建议,要打造夜间消费载体,支持夜间商圈、夜间消费聚集区建设,营造夜间景观并融合地方特色文化符号、生活氛围和商业业态,推动夜间经济向产业化、专业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;丰富夜间消费业态,在“食”和“购”的基础上,积极发展“夜展、夜游、夜秀、夜娱、夜体”等多种消费场景,形成夜间消费新形态;激活夜间消费氛围,支持各地简化实体店外摆审批手续,打造特色夜市。

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是另外两大潜力领域。

旅游新模式不断出现,一方面,近距离、高频次的本地游、周边游增长较快,另一方面,暑期避暑游、亲子游、研学游等旅游需求加速释放。“IP内容+场景”引领旅游市场增长,“淄博烧烤”、“贵州村超”等原创IP、环球影城、迪士尼等度假区品牌均成为旅游热点。

文化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。演唱会、音乐节热度飙升,数字文娱消费发展迅猛。张威提供的报告显示,1-6月,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9万场,同比增长400%。演出票房收入近169亿元,同比增长673%。观众达6223万人次,同比增长了10倍。

体育运动消费领域也具有较大消费潜力。

根据《“十四五”体育发展规划》,到2025年,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,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.8万亿元。目前,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场馆服务、智能产品和服务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均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
张威建议,政府和企业要推进体育公园、全面健身中心、公共体育场、社会足球场、健身步道等户外运动服务设施建设,运用5G、AI、VR等技术的智能体育产品还比较欠缺,支持业余体育俱乐部举办赛事活动,发展在线健身、线上赛事等新业态。

此外,针对三大人群的消费领域具有较大潜力。它们分别是Z世代新消费、中高收入群体和老年人口的需求。

Z世代人群具有较强的购买力,智能家电、国潮品牌和破圈创新的老字号产品、沉浸式的新型消费体验都吸引了大量的人打卡。今年618期间,扫地机器人和智能投影仪行业成交额同比增加,此类家务减负、前沿科技体验等家电产品有助于满足Z世代年轻消费者的精致消费需求。张威的报告显示,2019年至2022年,线上线下购买国潮相关商品的消费者数量大约增长了74%,其中Z世代消费占比超过7成。

中高端收入人群占总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。今年2月,要客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中国奢侈品报告》显示,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达9560亿元,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占比高达38%,依然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最重要的力量。

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,移动马桶、助步器、护理床等适老化商品能帮助不同功能障碍级别、不同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实现安全独立生活,却具有较大的需求缺口。此外,老人对社交娱乐、体育健身、旅游的消费需求在逐步提升。

对此,张威分别建议,对Z世代人群,要增加智能商品的供给,加大国潮品牌的培育和支持力度,跨界融合发展消费场景;对中高端消费群体,要促进民族品牌和国际标准接轨,全面提高日化、服装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,充分借鉴海南离岛免税店的成功经验,合理扩大免税店在各省份的布局,并优化调整跨界电商消费品进口种类;对老年人,要以政府、社区与集团采购等方式普及适老化商品,鼓励各地举办适老化博览会来推动相关商品的研发和制造,支持发展老人健身房、老年百货、老年KTV、老年用品商业街等新业态和场景。

夜间经济成领头羊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,在8大重点领域中,夜间经济融合了多领域,成为领头羊。

夜间经济带动职业生态圈图 图源:艾媒咨询

这从夜间经济带动的职业就可以看出。艾媒咨询提供的职业生态圈显示,从事夜间工作、夜间消费和夜间管理的工作或机构近40种,包括足浴工作者、网约车司机、夜班工人、深夜健身房、酒吧工作者、消防安全、公交工作者、数据洞察分析、社会服务工作、执照办事处、艺术家、运动员、学生、开发商、监管者等。

这是由夜间经济表现出的业态决定的。今年6月,艾媒数据中心根据近2000个样本调研计算得出,2023年中国居民夜间时段业态参与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线上线下购物、餐饮宵夜、休闲娱乐和出游出行。

由此可见,夜间经济和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中高端消费甚至Z世代人群消费密不可分。

艾媒数据中心统计,2023年中国居民文娱消费在晚6-9点的人数占比高达64.8%,在所有时间段居第一。在晚间,样本人数中7成以上的人选择线上文娱活动是看电视剧和电影,有6成的人同时刷短视频,有46%的人听音乐,42%的人刷直播,31%的人打游戏,20%的人刷微博;线下,5成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,有45%去运动健身,40%的人参加聚会,有3成选择了去书店,15%的人参加音乐节,还有15%去玩密室逃脱,11%在玩剧本杀。

统计结果显示,和去年相比,2023年,中国居民整体及夜间参与文娱活动的人数增加了45%。

从参与线下夜间旅游的情况来看,样本中有68.7%的人参与了夜游观光和游船,63%的人去吃夜市或商城堂食,57%的人去商场和步行街购物,30%的人去看了夜间博物馆或展览,还有24%的人去听演唱会、看灯光秀等演出。

2023年,艾媒数据中心统计的夜间餐饮人数比去年同比增长了46.5%,其中晚上6-9点的就餐消费人数占到全天时段的65%。值得一提的是,从餐饮消费偏好来看,麻辣烫冒菜、快餐简餐和炸鸡鸭脖卤味排前三位,超过烤肉、汉堡披萨、火锅香锅等,夜间的餐饮消费习惯和疫情前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正是因为夜间经济是领头羊,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夜经济相关政策和措施拉动消费。

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top10 图源:艾媒咨询

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,2023年,中国居民夜间活动最向往的城市词频图上,重庆成为热词。从保障度、吸引力、便利度、消费力、美誉度五个指标来看,重庆以总分92.85成为艾媒咨询评出的中国夜间经济城市发展指数第一名,后面依次是上海、长沙、北京、深圳、西安、杭州、广州、厦门和南京。广州用文化打造夜广州IP:岭南文化、红色文化和都市文化。北京打造品质生活消费圈、特色消费地标和融合消费打卡地。去年8月22日-9月11日,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三周期间,70家重点样本企业监测周报显示,营业额均有较高增长。长沙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老字号发展,目前全市共有老字号企业51家。

“中国夜间经济消费发展趋势已由传统的夜市地摊、酒吧、餐饮、游船、夜娱、KTV向文化演出、商圈、灯光秀、体育赛事、线上消费等新型业态转变,向健康消费、群体消费、融合消费、数字内容消费、品质消费和下沉消费转变。”艾媒咨询得出结论。
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 
 

网站地图 备案号:京ICP备19048932号-2 中国最专业的房产家居、装修建材行业资讯网络平台

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,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